根据最新的信息,美国政府于2024年5月14日宣布对包括电动车、电脑芯片和医疗产品在内的一系列中国商品征收新的关税。其中,美国进口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将从25%翻倍至100%,锂电池的关税将从7.5%提高到25%,光伏电池板的进口关税也提高至50%。
这一政策变化无疑增加了跨境卖家的成本,特别是那些依赖于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、锂电池和光伏电池等产品的商家。成本的增加可能会导致这些卖家需要调整其定价策略,以维持利润率或保持竞争力。同时,这也可能促使一些卖家寻找替代的供应链或产品来源,以规避高额关税带来的影响。
值得注意的是,美国提高关税的决定也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批评,IMF(国际货币基金组织)批评此举可能会危及全球经济增长,加剧贸易紧张局势。此外,美国财政部长耶伦也曾表示,中国可能对此作出重大回应。
中国实践
世界贸易组织(WTO)的关税规定旨在促进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自由化和公平竞争。中国自加入WTO以来,完全履行了WTO规定的义务,包括降低关税总水平至接近发达成员水平。
WTO最终裁定美国关税违法。2018年,中国向WTO提交了磋商请求,质疑美国根据301条款对中国商品征收的关税违反了WTO规定。
美方做法
尽管WTO最终判定美国的做法违反了国际贸易规则,但美国政府并未接受裁决结果,反而继续执行并增加了对中国商品的关税。
值得注意的是,美对华加征关税一事并非首次发生。2018年3月,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加征关税,挑起中美经贸摩擦。2021年以来,拜登政府不仅延续了加征关税措施,还鼓噪对华“脱钩断链”“去风险”,严重破坏全球经贸体系。
据美媒报道,美国民众担忧,加征关税的最终代价可能由美国消费者承担。据穆迪公司推算,美国消费者承担了加征对华关税92%的成本,美国家庭每年增加开支1300美元。将关税作为保护主义手段并制造贸易冲突不是美中关系的正确道路,这种行为只会让美国消费者支付更多且繁重的进口关税,从而加剧通货膨胀。
未来形势
一段时间以来,以耶伦为代表的美国政客不断搬出“中国产能过剩”的论调,试图遏制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崛起。